威海|做强“1+4+N”,赋能“威海制造”

分享到:

0

日前,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腔镜手术机器人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威高手术机器人的成功离不开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的支持。产研院通过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将上下游企业、创新平台、服务机构等要素聚合,为项目高效推进提供服务。

  产研院是统筹威海全市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招引集聚创新人才团队的龙头载体,牵头构建“1+4+N”创新平台体系,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日前举行的威海市先进制造业推进大会上提出,要用好‘1+4+N’创新平台体系,探索更多灵活、务实、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产研院副院长张健表示,“两年多来,‘1+4+N’创新平台体系已延伸设立118家创新机构,直接服务威海市七大产业集群发展。”

  聚焦制造企业创新需求,产研院重点组织开展“双走进”活动,推动技术产出最大化。按照“一区域一特色、一平台一方案、一产业一主题”原则,精准化、常态化组织平台走进企业、企业走进平台,有力推动平台资源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更多创新成果在企业转化应用。目前,已组织开展“双走进”活动418次,发布科技成果300多项,解决企业技术需求146项。其中,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通过“双走进”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专场对接,改变泌尿高端耗材布局上海的计划,与光电院共建院士专家协同实验室,联合技术攻关,实现产研精准对接、产业就地布局等一举多赢。

  聚焦先进制造人才短板,产研院探索“三打通”,推动人才产出最优化。探索身份打通,对“1+4+N”创新体系成员单位引进的博士或高级职称人才,可直接给予事业编制身份;探索人才科研项目与企业技术需求打通,试行“揭榜制”等科技攻关新模式,创树“创新在平台、产出在企业”、人才挂职“科技副总”、“研究生联合培养”等人才引育新模式;探索资源打通,打造服务人才全链条,成功引进国内首家上市的孵化类企业创业黑马,为威海量身定制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平台体系共会聚院士21人,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64人,博士学位人才303人,人才磁场效应加速释放。

  聚焦十条优势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产研院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上积极拓展路径,推动项目产出高效化。目前共实施产业化项目143项,孵化引进企业229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形成产值超过100亿元。牵头建设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已纳入成员单位91家,涵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及优质服务机构,新培育孵化企业22家,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有力助推威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壮大,在2021年度43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中位列山东省入选的4个产业集群榜首,在2021年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品牌价值10强榜单中以621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一名。